Kafka 笔记 01: Replication
07 Mar 2020 by fleuria
Kafka 的数据可靠性完全依赖于复制(Replication)而不依赖于单机的 fsync。简单整理起来,Kafka Replication 大致上是这样的设计:
Partition 是复制的基本单位,每个 Partition 有多个 Replica,其中的一个 Replica 是 Leader, Leader 负责着与 Consumer 之间的所有读写交互,而 Follower 从 Leader 中通过 Fetch RPC 去拉取同步。default.replication.factor 参数决定着一个 Topic 下的 Partition 含有多少个 Replica。
Leader 维护着一组 ISR (In-Sync-Replica)列表,表示认为处于正常同步状态的 Follower 集合。Kafka 依据 replica.lag.time.max.ms 参数来判定一个 Replica 是否仍属于 ISR,如果 Follower 较长时间未与 Leader 保持同步,则 Leader 会考虑将这个 Follower 从 ISR 中踢走。
除非设置 unclean.leader.election.enable,则新的 Leader 总是从 ISR 中选举得出。min.insync.replicas 决定着每个 topic 能接受的最少 ISR 个数,如果存活 ISR 个数太少,生产消息侧会报异常。
Producer 可以配置 request.required.acks 来决定消息的持久性程度,0 可以认为是 Fire and Forget,1 是收到 Leader 的 ack,而 all 是收到所有 ISR 的 ack。
一旦 Producer 生产的消息同步给了所有 ISR,便可以将这条消息的下标设置为 HW(High Watermark),小于 HW 下标的消息视为 “Committed”。消费者只能看到大于 HW 的消息。
简单画个图:
ISR 和 HW 的设计是 MySQL 这类异步复制、半同步复制所没有的,那么,为什么需要引进 ISR 和 HW 机制呢?
HW
“高水位” 是流式处理系统中常见的名次,含义大约是已存在的数据,但是对读者不可见。对 Kafka Consumer 来讲,有这么几个偏移量:
消费者 Fetch 到的数据可能到 LEO 为止,但只会向用户返回 HW 之前的数据。这里 HW 的意义就在于,能保障用户读到的数据都是持久化到所有 ISR 的,即使 Leader 宕机切换,仍能保障用户读到过的同一下标的消息不会发生改变。对消息队列这一场景而言,宁愿丢失消息,也不希望消费过的消息在重复消费时发生变化,如果重复消费同一下标的消息发生了变,消息的单调顺序性对外部系统就不成立了,这意味着数据损坏。
ISR
猜测 ISR 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吞吐性能方面的考虑。设想一下,如果 acks = all 的行为是将消息同步给所有 Follower 做全同步,那么如果一个 Follower 发生了重启,便会导致所有的写入都被阻塞掉,而阻塞的时间取决于重启的时间,这台主机也有可能永远回不来。
ISR 机制很优雅地解决了这个问题:Leader 持续地对 Follower 做同步性检查,如果 Follower 并不能保持同步状态,那么该 Follower 会被移出 ISR,不会再阻塞写入。
过去 Kafka 通过 replica.lag.max.messages 参数来判定 ISR 的同步性,通过 Follower 的 Fetch 请求携带的下标,判定 Follower 与 Leader 的同步差异。然而如《 Hands-free Kafka Replication: A lesson in operational simplicity 》 这篇文章所说,通过消息数的差值做同步性判定很容易发生误判:一个 topic 的吞吐量如果突然增加,消息差值增大是合理的,但这不意味着该 Follower 出于非同步状态。在后续的版本改为了统一按 replica.lag.time.max.ms 参数指定的 lag 时间来做同步性判定。
怎样做到不丢消息?
DBMS 中持久性的定义是,保障写入成功的数据永不丢失,但是在写入时报错并不影响系统的持久性。消息系统这点与 DBMS 不同,做数据管道时,写入时报错也意味着数据的丢失。那么怎样保障消息的不丢失?
Kafka Producer 会在客户端将消息暂存到 buffer 中,如果不能接受数据丢失,当 buffer 满时阻塞等待要比报错更可取。如果不接受丢失,无限重试是好理解的,不过这里有一个细节是如果 Producer 到 broker 存在多个并发的请求,那么重试将导致丢失消息的顺序,因此如果在意消息的顺序性,也应注意限制并发请求的个数为 1。
按 Kafka 的语义,Consumer 通过 Auto Commit 可做到 At Most Once。如果期望 At Least Once,那么 Consumer 侧应在确定业务处理完成之后,手工执行 Commit Offset。如果不期望丢失,那么应该选择手工执行 Commit 实现 At Least Once 语义。
整理下 “不丢消息” 的相关配置:
# producer
acks = all
block.on.buffer.full = true
retries = MAX_INT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1
# consumer
auto.offset.commit = false
# broker
replication.factor >= 3
min.insync.replicas = 2
unclean.leader.election = false
为了 “不丢消息”,会更多地选择阻塞行为而非 Fail Fast 行为,对 canal 这种数据管道场景是最合适的。然而同样的配置在在线业务系统里反而是比较危险的,阻塞行为有可能卡死业务进程,这里面需要做一些 Trade Off,至少需要注意一下 max.block.ms 是不是默认的 60s。工程上也有一些使用本地的持久性 KV Store 来暂存数据从而避免 Producer 发送端产生阻塞的做法,赌两个异构的组件不在同一时间挂。
References
- https://www.cnblogs.com/huxi2b/p/7453543.html
- Kafka Reliability - When it absolutely, positively has to be there
- Hands-free Kafka Replication: A lesson in operational simplicity - Confluent
- https://docs.confluent.io/current/installation/configuration/producer-configs.html
- https://www.cloudkarafka.com/blog/2019-09-28-what-does-in-sync-in-apache-kafka-really-me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