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fleure/annotation/1085935/

自由市场中的投机风险

<原文开始>新闻媒体并不关心如何向读者和观众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而是热衷于介绍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或关于直接用途的内容以吸引观众和读者。</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投机泡沫的增长以及随后出现的紧缩趋势会导致社会财产分配不均。</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自由市场体制的一个基本的缺陷是:经济的繁荣总是会伴随着道德标准的衰退,直到一些丑闻暴露出来或者有巨大震撼力的事件出现。</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早在 1901 年,这种商业怨恨就曾经导致了激进的反垄断主义者制定出企业法律和条例,从而终结了“利益共同体”的大繁荣时代。也恰恰正是这种不平的怨恨在 1929 年后促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高涨,导致了 30 年代的经济动荡。</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通过在公众面前掩盖股价在短期内大幅变化的现象,我们可以阻止因股价变化而引起的过度的公众反应,从而防止长期股价趋势随着一天之内的股价巨变而发生变化,这种做法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通过鼓励参与国际交易而扩大市场,可以平衡客户们的不同预期,并对形成更为稳定的股票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如果采取正确的方式扩大市场,那么基本面就会变得格外显著。</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投机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决定性的。</原文结束> ## 有效市场、随机游走和泡沫 <原文开始>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能力的差别不会导致不同的投资行为。</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因此,根据这一理论,努力和智慧在投资中并不算什么。</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斯蒂芬·菲格莱斯基在 1981 年指出,投资难以卖空的股票可能影响投资的收益。</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1991 年杰伊·里特发现,公司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总是出现在行业投资热的高峰时期,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表现为缓慢和持续的价格下跌。</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价值投资的战略特征是,从定价过高的个别股票中退出,但在整个市场出现定价过高时不退出市场。</原文结束> ## 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 <原文开始>那些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他们的想法往往会很相似;同样地,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精神,并且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处于相同时期的人们会作出相似的判断,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是在对相同的信息(大家都能获知这一信息)作出反应。</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没有人真正地进行什么表决,相反他们很理性地选择不在这些表决上浪费时间,不去自己下功夫对市场作出判断,因而这些人也就没有对市场施加任何独立的影响。</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类这一物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不间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在当今社会,热门股票的买进机会、个人财产面对的直接威胁或者某家公司经营者的经历这类话题就可能很快成为人人议论的对象。... 但是关于一些抽象问题的话题传播就不那么好了,比如金融数学、资产收益统计或者退休储蓄的最佳水平等。</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印刷媒体、电视和无线电广播等传统媒体在传播思想时神通广大,但在激发主动行为方面就有些束手无策。人与人之间形成互动的交流会对行为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面对面或是口头交流。</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际间交流具有非精确性和易变动性,使正规的数学模型无法准确预测信息的传播。</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从许多新产品推广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编造一个可述性强的故事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维持较高的信息传播率。</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电影批评家的建议所具有的冲击力不如口头交流的大众影响力。</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事物的能力是智慧的显著特征之一。</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脑进化形成了能够正确引导注意力的一个机制,这使得我们能够基于社会的选择性,与周围的其他人关注相同的事物。</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们常常不能解释什么使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事物上,因此也就不能解释他们自己的行为。</原文结束> ## 股市的心理定位 <原文开始>这些行为模式并不是人们无知的结果,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智慧的长处和局限。投资者总是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但是当他们无法把握自己行为的准确性时,有限的能力和特定的行为模式就会决定他们的行为。</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根据数量定位,人们判断股票定价是否正确。根据道德定位,投资者将投资于股市的情感或直觉力量与他们的财富和当前的消费需求相权衡。</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不同行业但总部设在同一国家的企业比同一行业但总部设在不同国家的企业有着更加相似的股价变动趋势。</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导致人们行为的大部分想法并不是数量型的,而是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形式出现的。</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如果你听见赌博者的谈话,就会发现他们通常是在讲故事,而不是评价事件发生的概率。</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们往往试图寻找一些简单的原因来作为决策的理由并因而导致了决策的偏差。</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找熟悉的模式来作出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原文结束> ## 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原文开始>上个世纪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风险对个人生活冲击力的减弱。... 但是新时代的最显著特征在于,经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持续平缓的过程,而是一波又一波地推进。</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经济学家由于过分关注数据,而忽视了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新事物,特别是关于最新技术和经营机构的转变,而许多人认为正是他们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然而,更普遍的情况是,一般公众会对突然流行的关于新时代的故事反应过度,而忽视了变革或者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类似事件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大致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加州居民决定集体解决这一问题。实施的效果是加大了建造新房的难度,使加州地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成为最难建筑房屋的地区之一。这一政治变动限制了房屋的供给,使得曾经用以阻止价格上涨的安全阀不再有效。这一点被一些批评家视为富人对穷人、有房者对无房者的胜利。这一胜利受到广泛赞誉,直接推动了已有房屋价值的上升。</原文结束> ## 新闻媒体 <原文开始>投机性泡沫的历史几乎是与报纸的产生同时开始的。</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当市场中的一部分人拥有了相似的想法,这种想法就可能推动一些重大的市场事件的发生,而新闻媒体则是传播这些想法的重要工具。</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新闻媒体总是会给新闻加上感情色彩。</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肤浅的观点比深刻的分析更受欢迎,这就是有声媒体的本质。</原文结束> ## 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庞氏过程 <原文开始> 成功的庞氏骗局往往向投资者编造故事,表明赚大钱的可行性。查尔斯·庞齐向投资者许诺,他能利用国际间回复邮券进行套利来为投资者赚钱。 </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在这些庞氏骗局中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最初的投资者对这些骗局是持非常怀疑态度的,因此,只进行了少量的投资。</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许多人直到最后仍然相信这些骗局,这一点似乎令人十分不解。这也表明了别人赚得巨额钞票的现象会对自己的思维产生影响。</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一些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利用市场的繁荣去构造那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商业活动。</原文结束> ## 诱发因素: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互联网以及其它事件 <原文开始>供给和需求才是真正决定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根本因素。</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了解促使市场变化的因素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些重要的市场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与它的诱发因素发生的时间并不完全同步。</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经称美国社会为 “业主社会”。所谓的似有财产是指每个人拥有的财产,而不仅仅指资本家的财富。布什希望将住宅所有权扩大称为社会产权的一部分,并鼓励人们通过养老账户投资于股票市场。</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这样的经历促使工人必须尽可能减少对雇主的依赖,掌握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称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组织的一部分。通过追求投机性投资,人们为自己开拓了第二职业。... 工人间的团结和忠诚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追求个人经营成功的风气。</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因为害怕失去工作,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会进行投资以确保安全,而这种投资实际上降低了人们原本出于预防动机所进行的储蓄水平。</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现在,人们对成功的商业人士的尊重相当或更甚于对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或革命家的尊重。</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1993~2003年间,美国的经济犯罪率每千人下降了 49%,暴力犯罪率每千人下降了 55%。今天人们可以更放心地展示自己的财富,财富也因此更加具有吸引力。</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就股市的繁荣而言,重要的不是互联网革命对于人们现实生活所产生的无法言语的深远影响,而是这一革命所引起的公众反应。</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这些强化的财经报道导致了对股票需求的增长。</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正是以这样一种微妙的方式、兴趣价值或好奇价值,而不是任何理性决策过程鼓励投资者购买大量股票,超出了他们本来的意愿。这种似乎无意识的兴趣帮助抬高了股市价格。</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建立起参加这种赌博活动的习惯后,人们很自然地逐渐步入更高层次的赌博形式——股票投机。... 禁酒时期的非法活动助长了人们对法律的广泛藐视,促进了赌博的合法化。</原文结束> ## 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原文开始>众多世界最著名城市的房价走势如此惊人地相似。</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人们之所以对房价的上涨印象深刻,可能是因为住房购买频率很低,使得人们能够记住很久以前的购买价格,并对先前的购买价格与目前的差别感到吃惊。</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1948~2004 年间消费价格指数翻了 8 倍,因此实际住房价格只上涨了 48%,每年涨幅不到 1%。</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如果房价远高于建筑成本,开发商就有动力向市场供应更多的住房。</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购买住房相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一项收益较低的长期投资。虽然房地产市场偶尔也有波动,但对于长期投资者并没有获利空间。</原文结束> 房地产只适合疯涨的时候入场炒短线? <原文开始>2000 年以后《经济学家》开始在不同国家发布房价-租金比的相关数据(类似股市的市盈率指标),直到那时这些数据才被新闻媒体重视。 正因为如此,那些可以引发非理性繁荣的公共价格信息,直到 20 世纪末才开始发挥作用。</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2004 年北京实际住房价格相较 1998 年增幅不过 1%。</原文结束> ## 序言 <原文开始>理性人的假设就像阿尔多·帕拉采斯基在 1911 年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主人公 “烟人”(Man of Smoke)一样,这个完全由烟雾构成、实际上什么都不是的家伙,却依靠集体想象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和权威人士。除非人们转变观念,认识到“烟人”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他才能完全消失。</原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