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fleure/annotation/4862752/

新凯恩斯经济学:经济增长诸理论

<原文开始>我们已经经历了长期的经济繁荣,它或许可以归因于大量的创新和投资。在这个时代环境中,投资呈现出了一种自动创造的性质:极其可观的利润率鼓励着新设备、新工具的引入,这又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同时提高了人们对变化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经济活动处于高水平时,人们更强调的是消费而不是储蓄。虽然这可能削弱招致投资的作用,但是说到底这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因此,在繁荣期,自主投资可能取代招致投资。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自主投资的可盈利性已经枯竭,繁荣景象酒会立即消失,经济将陷入痛苦的停滞中。</原文结束> 招致投资似乎是指银行基于储蓄的投资;而自主投资更接近风投的性质。 ## 约瑟夫熊彼得和他的创新理论 <原文开始>他认为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源于创新,不同的创新要得到完全的利用,需要不同的时间,尽管某些创新有相似性,比如说铁路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创新。更复杂的是那些相互依赖的创新,它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性的巨大飞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熊彼得的理论表明,若干个创新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要高于创新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可能性。</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很明显,熊彼得所说的创新不等同于发明,发明只是一个技术事实,而创新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熊彼得坚持认为创新是一种商业行为,即把现有的生产能力用于新的用途,用理论术语来表达,就是说创新建立了某种新的生产函数。</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熊彼得指出,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因此没能超越时代的巨响。</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熊彼得理论中动态变化的动力来源于周而复始的经济的被突破。.. 换言之,要想经济发生显著的变化,就必须有一个创新性突破的“机械之神”。... 马克思强调资本积累问题,讨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的流动,揭示出生产率和利润率都有下降的趋势,以此来证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内生力量。</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马克思和熊彼得都认为企业家职能在逐渐地丧失,而且其速度越来越快。</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马克思总是在一个连续的因果链条中分析各种经济要素,他对经济关系进行的计算是用代数方法来完成的,而且只就他感兴趣的未知量进行推理;另一方面,熊彼得则想揭示一个经济环境中的多种因素是如何在同一个时间上相互影响的,同时对他来说,更需哟的数学工具是几何学和微积分。马克思并没有意识到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只不过他的理论所关注的主要就是剩余价值率决定资本有机构成的途径。从总体上看,马克思坚持只运用因果分析技术,这令他的理论带有决定论的色彩,而这种方法在理论上也有不利之处,很难说清楚各种经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原文结束> ## 米塞斯和极端古典自由主义 <原文开始>米塞斯心中显然有一些特殊的条条框框。如果他不是这么遮遮掩掩,不是将他的双重标准标榜为单一准则,恐怕其他人也不会同他吵得这么厉害。他自己给出的行为标准是武断而狭隘的,一旦被违背,就会引出他的怒火和无休止的自我辩解。米塞斯对那些建议在某些时候干预经济的人尤其光火。不过,他所要求的完全放任自流恰恰将导致他所憎恶的市场扭曲,因为自由市场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自我毁灭。以劳动市场为例,在由需求和供给力量推动的自动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劳动的价格被确定下来。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能储存,也不能与劳动者本人分离,然而市场经济的逻辑压力下导致的残酷结论却是,必须像谷物那样对待劳动。把人当成织布机和蒸汽机的螺丝钉的非人道的经济学理论,肯定会遭到非议。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价格制度是野蛮的。更进一步,资本家自己也已经发现,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高科技设备,不能再沿着自由市场的方向运行了。他们必须确保价格能够覆盖当期费用和投资,因此他们早就开始进行价格操纵了。是资本家自己有效地消灭了自由市场,尽管这是米塞斯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在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价格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消费者经常被那些看上去正直而有鉴别力、展露灿烂笑容的广告明星所迷惑,相信购买商品能够增进自己的福利。</原文结束> ## 约翰莫里斯克拉克和适度的社会控制 <原文开始>在大规模生产中,效率不一定会随着设备的增加而等比例提高。并不存在什么大企业的效率肯定能比小企业高的“规律”。大企业可能在大宗购买和资金筹集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这些优势可能还抵不上组织机构的复杂性、个人关系的疏远、责任的分散和主动创造性的丧失等原因导致的劣势。这些都反映了让克拉克忧心忡忡的经济巨大症问题。像他的父亲一样,面对信托机构的膨胀和垄断势力的扩张,克拉克深感苦恼。他指出,企业的联合并不是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而是尽快结束竞争这一愿望的产物。这就是垄断和联合得以繁荣的土壤。在这些工业部门中,企业因此不断走向联合,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先发制人。此外,大规模投资的需要对新进入者构成了障碍,有效地限制了后来者进入市场,这样对潜在的竞争的控制也就更为简单了。</原文结束> ## 马克斯韦伯与资本主义精神 <原文开始>与施穆勒和桑巴特相比,韦伯具有多得多的自由主义色彩,他也更多地诉诸理性和社会。... 施穆勒在某种意义上是传统主义者,并且坚定地支持君主制,但韦伯厌恶德国皇帝。桑巴特谈起历史和国家的时候,就好像这些概念自身就有原生的力量一样,但韦伯更偏爱人类的理性力量。历史主义者说社会是有机的,它应该优先于个体,并且高于个体,韦伯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社会只是在某些社会力量制约下的自治的个体。</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1904年韦伯访问了美国,并在圣路易斯大学发表了演讲。与其他许多杰出的访问者不同,韦伯发现这是一个迷人的国度。不论是布鲁克林大桥、公共交通工具、尼亚加拉瀑布,还是在大街上游荡的鞋童,都让他兴趣盎然。不过,同样给他深刻印象的还有资源的大量浪费。劳工、移民、黑人问题、政治家,这些吸引着韦伯的注意力。当他回到德国弗赖堡后,他确信,对于现代大众民主来说,专业的政治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无以产生能够抗衡本应为市民服务的官僚阶层的力量。</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韦伯既反对自然主义研究方法的陈腔滥调,也反对那种认为社会科学研究根本不可行的主观臆断。他的目的是要发展出一个严格的概念体系,能够比现有的方法更为有效地组织事实证据。... 韦伯的目的就在于给社会科学建立起一个基础,那就是规律、可计算性和理性。... 这就让韦伯导出了”理念型“的概念。</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与韦伯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官僚化理论有一些对应关系。不过,在马克思那里,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是密切相关的,而韦伯把这两者区分得相当清楚。韦伯坚信,宗教和政治意识本身就具有某种权力,要求着人的回应。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上层建筑,它们可能导致的冲突和紧张,可能不亚于物质利益的冲突。</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对于韦伯来说,资本主义代表着合理性的典范,而对于马克思来说,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恼人的概念,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现有社会关系的制约。韦伯坚持认为阶级斗争不应该是真正的中心,因为它可以归因于财富拥有状况的不同和市场参与者的胜负成败。韦伯指出,社会主义只会加深经济生活的官僚化程度,而这正是韦伯本人所深恶痛绝的。尽管官僚机构自身也是理性的,但是官僚化的过程会导致参与者形成墨守陈规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失去个性。异化将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影响每一个人。</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韦伯没有接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之说,他认为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关系,韦伯把它描述为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之间的张力。</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他承认,大规模生产中,工人必须与生产资料分离开来,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集中控制对于大规模生产的高效进行至关重要。不过,随着大型商业组织的成长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倾向于变得越来越僵化。</原文结束> <原文开始>韦伯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是高度理性的,显得不理性的只是宗教因素和不停劳作的驱动力而已。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性也在大众身上施加了强迫性的例行公事,剥夺了他们的自由。..韦伯警告说,日益严重的非人化和例行公事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真正具备文化品格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们被那些所谓的专家和组织的狂热崇拜者所取代。在这种描述中,韦伯联系到了领袖魅力的概念,以及实现社会中日渐膨胀的官僚组织。理性化的一般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官僚化的组织结构,这无疑代表着对人类自由的威胁,正如我们现在能在现代“组织人”身上看到的那样。不过,韦伯说,这种黯淡的将来或许是可以避免的,这需要具有领袖魅力的人,他们具备极高的领袖素质,以及作为具体的个人的权威。领袖魅力可能带来新的制度,这是摆脱官僚主义工业制度的一条出路。</原文结束> ## 历史主义者的抗议 <原文开始>对资源的使用需要对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原文结束> ## 历史主义者的抗议 <原文开始>狄尔泰认为历史关注的是具体的个人,而自然科学关注的是抽象的概念。自然科学需要的是描述和解释的方法,而社会科学的关键在于“理解的方法”。狄尔泰说,要进行解释就要寻找因果关系,但是理解的方法所要揭示的是导致某个事件发生的人类动机。历史学家通过处理历史材料赋予它们生机,利用他自己的经历使过去复活,他所重建的东西实际上只不过反映了他自身人格的某个侧面。</原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