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聊聊架构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fleure/annotation/27034443/

访问类框架

很多人把 MVC 中的模型(Model)理解为业务模型,这是有问题的。模型更多的是指对视图(View)的数据支持,一般用DTO来表达。而业务模型关注的是业务生命周期及其行为,业务模型的内部数据只是这些行为的结果。MVC 中的模型和业务模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用。

软件运维

运维的业务目标是保证用户的访问生命周期不受影响。

非核心生命周期的意思并非说该生命周期不重要,而是不再需要自己亲自干,可以分工出去让别人干,用来提升并行度。

运维的生命周期是从软件部署开始的。

而为了要控制变化,隔离环境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所有生产环境的变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被动发生的变更,一种是企业内部主动发起的变更。… 主动变更所导致的软件系统问题大约占所有线上问题的 2/3 以上。

生成预警的主要困难在于对业务生命周期的理解。

主导变更的策略主要就是让变更逐步地发生,一般被称为“灰度发布”。

还有一个更先进的做法就是把代码发布和功能启用进行架构拆分,先确保代码上线没有问题,再通过软件开关来打开关闭某个功能,功能的打开和关闭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布生命周期。

设计模式的误区

还有一个误区是架构师和软件工程师普遍存在的一个省力思维,总想用一个不变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什么代码都考虑重用。设计模式强调的也是重用,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因此存在滥用的状况。但是重用并不总是带来好处,比如不同角色重用同一个服务(Service),就会导致两个角色不必要的相互干扰,反而增加了新的问题。重用并不是软件开发的目标,软件开发的真正目标是模拟业务,并提供用户访问。

很多架构师或软件工程师使用了很多设计模式,就是为了让访问代码部分能够做到重用。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部分代码里面混入了业务逻辑,并且深深地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只能这么干,并且所有人都这么干。结果当业务需求快速变化的时候,设计模式因为无法规避不同用户修改需求带来的相互影响,反而导致部分的代码修改更加的困难。

业务和架构及技术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同一个业务问题的前提下,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技术,会淘汰低效、高成本的技术。

通常开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的核心技术(钻木取火)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只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才是业务的使能者(Enabler)。慢慢就会有提高效率的需求出现,改进技术的要求就会变得很迫切。技术所解决的业务生命周期慢慢就会开始发生拆分。非核心生命周期分离出去之后,要么使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要么形成新的技术,服务于更广泛的业务。

业务是核心,技术是解决业务问题的工具,而架构是让业务长大的组织方法。架构需要用技术来实现拆分,而技术需要架构来合理组织,以提升效率。

什么是软件架构师

当软件工程师需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且按时、按需解决业务问题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软件工程师就有了时间的压力,潜意识里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时间的恐惧。… 为什么软件工程师会对时间有恐惧和压力呢?其原因是他们把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的最大利益。

在软件行业,很多公司设了软件架构师的职位,主要职责是做出架构设计,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具备调动组织架构的权力。这样的职位往往达不到架构师的效果,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因为架构师只能够通过建立某些流程来行使架构师的权力,比如强制架构 Review,给出架构建议等。时间一长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内部冲突,最终会导致沟通成本增加,减慢研发的速度,同时也会使这些流程流于形式,大家敷衍了事,反而增加了研发成本,得不偿失。比如有些团队为了应付架构 review,会做两套架构,一套用于 review,一套用于实施。

架构师拆分生命周期,技术人员实现生命周期。… 架构师思考技术时则更多地考虑技术对生命周期拆分的支撑,以及不同技术实现拆分时落地的成本和收益。

什么是软件架构

业务相当于基因,而架构树状拆分则相当于细胞的分裂。…基因决定了细胞最终会分裂生长成什么样的一个生命。.. 长成什么树是由基因决定的,不是架构。

所以严格来说,只有业务才会进化。架构是支撑业务长大的,形成的是新的拆分。… 如果该结构的拆分不是以增长为目的,则很难认为是架构,自然也无法称之为架构的演化,或许可以称之为结构的演化。

切分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人类的分工,分工背后的动力来自于每个人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冲动。人们都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产出,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谓的利益,其实就是保障自身的生命周期活动推进的质量。… 对比一个人干所有的事情,分工的结果让大家都能够得到更多。

一旦确定了问题的主体,那么系统的利益相关人就确定了下来。所发现的问题,基本上会有两种:a. 某个或者某些利益相关人时间或空间上的负载太重;b. 某个或者某些利益相关人的权力和义务不对等。

  1. 被切分的生命周期,如果必须要生命周期的主体在连续时间内持续执行,而且不能够被打断并更换生命周期主体的话,就不能切分出去;2. 每个生命周期的负责人,对负责生命周期的权力和义务必须是对等的;3. 切分出来的生命周期,不应该超过一个自然人的负载;4. 切分是内部活动,内部无论怎么切,对整个系统的外部都应该是透明的。

架构切分的结果最终都会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因为架构的切分是对人利益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架构切分需要组织架构来保障实施。负担重的相关利益人要减轻职责和权力;负担轻的相关利益人要增加职责和权力;所有人负担都很重,就要增加人,形成新的架构切分,或引进新的技术,提升大家的生产力,以形成新的架构切分。所以进行架构切分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组织在长大的时候。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任何架构调整都会涉及组织架构。同样,如果对于利益先关人的利益分析不够透彻,也会导致架构无法落地。因为没有人愿意去损坏自己的利益,一旦强制执行,人心就容易涣散。当然,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满足权责对等的原则,就能够建立一个很好的新次序和新的利益关系,保持组织的良性发展。长久来看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虽然短期内对某些既得利益者会有利益损害。

架构产生的条件

  1. 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

  2.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

  3. 对目标系统有更高的要求。

  4. 目标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人完成这个系统时会受限于时间。